發(fā)布時間:2016-09-02 12:06:35瀏覽:6237
一:如何穿西裝
西裝起源于歐洲,有獨特的著裝標準。
著裝原則:西方人穿西裝,常根據(jù)不同的場合和季節(jié)選擇不同顏色。重大禮節(jié)性場合著深色西裝,上下班、娛樂和會友時則穿淺色、暗格、小花紋套裝。從膚色角度考慮,中國人在社交場合,宜選擇深藍、深灰、黑灰色西裝,這些顏色不僅端莊儒雅,而且能將面色襯托得更有光彩。穿西裝要注意四點:一是要平整,不可有折痕;二是西裝領要貼背,并低于襯衫領1厘米左右;三是西裝長褲的長度要適中;四是西裝口袋不要放任何雜物。西裝的新舊與式樣是次要的,重要的是合體,因此細心保養(yǎng)很重要,穿畢應用專用西服衣架掛好,好的保養(yǎng)能使一套西裝永遠合身。
肩型:西服肩部的基本款式主要有四種。一是自然肩型,即肩部不夸張不太用墊肩,肩型較合身。二是垂肩型,整個肩部略顯圓潤,肩膀下垂,穿起來非常大方,普通美國式上裝采用這種肩型的較多。三是方肩,肩頭稍微上翹,很適合聳肩的人穿著,能緩和、淡化聳肩胛的特征,給人一種柔和的印象。四是凹肩,肩頭上翹,削肩的人穿著很適宜,歐洲風格的西裝多采用這種肩型。
上領:臉型較長的人,要穿上領較短的上裝,由于上領距臉部最近,所以,上領越長臉顯得越長,圓臉的男士,則可選擇上領較長的式樣。
駁領:菱型和劍型領以規(guī)矩典雅見長,披肩工顯得豪華隆重。寬度為8-10厘米的普通菱型駁領能使多數(shù)男士顯得胸部寬闊。六七十年代駁領寬度曾變得非常大,某些上翹式駁領幾乎觸及肩部。但最近幾年來駁領寬度又漸漸變窄。同時,企業(yè)界人士在“談生意”時,不宜穿過分寬的駁領,否則這會給人不太莊重的感覺。也有人喜歡稍窄的駁領,認為這會使人顯得頎長而高雅。 一般肥胖的男士駁領不妨窄些;相反,削瘦的人其駁領可略寬些,這樣,可使胸部顯得飽滿些。
衣袋:貼袋有一種便服風格,較正式的西服應該用嵌線袋。袋蓋有使髖關節(jié)部位顯得寬的趨勢,對于過于粗壯的人,就應該運用不帶袋蓋的嵌線袋。
背面:西服背面唯一正宗的裝飾是騎馬衩或邊衩。歐洲式的西服一般用騎馬衩,這能增添纖長優(yōu)雅之感。邊衩特別適合喜歡雙手插在褲袋里的人。臀部太寬的人穿開邊衩的西服可以改善視覺效果,無衩西服具有典雅的傳統(tǒng)風格。
褲管:褲管反褶的設計,反折高度約在3公分左右.沒有反折的褲型,讓后腳跟的褲長稍長于前面略蓋住腳跟.褲腳沒有反折的西裝褲,後方的長度應該要比前方多半?yún)迹?褲腳有反折的西褲,長度應該要前後一致,穿著時褲腳的前方會有略凹的現(xiàn)象。
襯衫 : 每套西裝一般需有襯衫搭配。搭配時襯衫袖口的長度應該正好到手腕,西裝袖口應短于襯衫袖口1—2厘米為宜。外套領矮于襯衫衣領半寸。
西裝扣: 西裝扣的扣法很有講究。穿雙排扣西裝,扣子要全部扣上;單排兩??畚餮b,只扣第一粒,也可以全不扣;單排三??畚餮b,只能扣中間一?;蛉豢郏粏闻乓涣?畚餮b,扣與不扣均可;如果穿三件套西裝,則應扣好馬甲上所有的扣子,外套的扣子不扣。
二:了解西服飾物
西裝上的飾物作為衣著整體美的組成部分,它是濃縮了的文化藝術標志。目前隨著西裝熱的興起,穿西裝的人越來起多,西裝的飾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。
1、花眼
西裝左邊的翻領上都有一個扣眼,而右側的領子上卻不釘相匹配的紐扣,許多人對此不理解。其實,它是用來扣住右側領子的第一顆暗紐扣的,作防風沙和冬天保暖用。它的原型是"俏皮眼"。早在19世紀的歐洲,貴族子弟為顯示自己的灑脫風流,逗惹情人的愉悅,往往在自己的胸前藏朵小花,于是左領上的扣眼就成了鮮花插座,背地里稱“俏皮眼”,公開場合冠以“美人肯”、“花眼”的雅號。時至今日,許多年輕人,仍在此扣眼上插小花、徽章之類點綴。它是起裝飾作用的。
2、袖口釘三枚紐扣
各款西裝上衣袖口處均釘2~4枚小紐扣作裝飾,這對窄而短的西裝袖來說有和諧、放松作用。它的來歷十分有趣。傳說法國歷史上的大腕人物拿破侖一生以注重軍容著稱于世。他手下有位魯莽將軍魯彼金,此人能征善戰(zhàn),但風紀不整。他常常往袖口上抹鼻涕。為此拿破侖多次訓誡,但不見效,開除軍職吧,他又是難得的將才。后來拿破侖令軍需將軍服的袖口一律安上裝飾性尖銅釘,不但壯了軍容,也使魯彼金用袖口揩鼻涕的陋習得以糾正。以后幾經(jīng)改正,尖銅釘變成了裝飾扣,但釘于袖口前諸多不便,才逐漸移到袖口的背面去。
3、墊肩
墊肩是西裝造型的重要輔料,人們說它“暗中作美事”,因為它襯墊的內(nèi)部不顯露出來。據(jù)說最初使用墊肩的人是英王喬治一世。他相貌堂堂,但卻有點“柳肩”,穿西裝有點“發(fā)水”,缺乏男子漢風度。苦惱中他令人做了一副假肩縫于內(nèi)衣上,使“柳肩”得以矯正。當西裝熱席卷英倫時,服裝師將喬治一世的辦法移來,使墊肩與西裝為伍,成為美談。
4、領帶
古代西方人,特別是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的日耳曼人,他們*狩獵謀生,披獸皮取暖御寒,為不使獸皮從身上掉落,就用皮條、草繩將獸皮串結在脖子上,這是領帶的原型。最原始的領帶出現(xiàn)于17世紀的歐洲,當年一隊南斯拉夫克羅地亞騎兵隊走在巴黎街頭,士兵的脖子上都系著一條五顏六色的布帶藉以御寒。巴黎上層覺得這種打扮新異、帥氣,爭相效仿,一時在襯衣領上系帶面風,這便是領帶的身世。
5、領結
1650年的一天,法國的一位大臣上朝言事,脖子上系了一條白綢巾,并打了一個漂亮的三角結。法國路易十四見后大加贊賞,并欽定衣領結為高貴,下令凡爾賽的上流人物都得效仿。愛風流的路易十四演習了打結法,一時系領帶(巾)打結附庸風雅的人驟增,并延續(xù)下來。目前領帶的系法很多,式樣也越來越豐富。
6、上衣袋裝手帕
上衣代裝手帕作美化物已風靡全球,各種擬花式樣的手帕常使人儀態(tài)生輝,有畫龍點睛之妙。這個小巧的飾物最先流行于美國哥倫比亞等八所高等學府。他(她)們著西裝時愛把手帕做成隆起式花型,邊角掩于袋內(nèi),外露一部分,稱作“愛彼褶型”。這是一種學士風格美的模式,后來被社會各階層人士所接受,手帕也越來越五彩繽紛,成為博雅的一種標志。
懂得了西裝飾物的來歷和作用,就不會在穿西裝時把花眼的眼割開,穿西裝不打領帶,上衣袋里裝鋼筆、香煙等,避免在社交場合出現(xiàn)不協(xié)調(diào)的場面。